标题:[注意]我们的垃圾哪儿去了?
1楼:重庆De辣哥发布时间:2012-6-13 20:21:19
[size=3]       垃圾是城市的附属物,城市的运转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随着我区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日产垃圾量也逐年递增。这些垃圾最终去了哪儿?又是如何被处理的呢?近日,记者跟随负责我区垃圾终端处理的"三维环保公司"办公室主任刘明睿,开始了津城垃圾“大追踪”。请看—— [/size][size=3]■ 城区日产垃圾300吨 “日清日结”不过夜[/size]
[size=3]    上午9时,记者来到位于我区东部新城琅山大道的垃圾中转站。这里负责转运城区垃圾,包括几江街道、鼎山街道的生活垃圾,并对垃圾进行压缩处理。“在城区像这样的中转站有8个,每天有近300吨垃圾从中转站运出。”刘明睿告诉记者,每天清晨4点30分,由我区环卫所和远达公司工作人员分片区到各小区和垃圾点收集垃圾后送往这里进行压缩处理,早上9点左右,再由环卫车将垃圾拉出城。“我们严格做到‘日清日结’,不让垃圾在城里过夜。”刘明睿坚定地对记者说。
    “这就是我们的压缩设备。”刘明睿指着地下有一人多深的垃圾卸料坑对记者说。记者看到,坑里放着一个长方形的铁桶,工作人员将收集到的垃圾倒入铁桶中,上面一个“庞然大物”压了下来,对“桶”中的垃圾进行挤压,先前疏松的生活垃圾顿时被压缩成密实的垃圾块。正在这时,一辆车身上印有“环卫”二字的白色垃圾车缓缓驶来,那些刚被压好的垃圾块经压缩设备提升至垃圾车尾箱的高度,然后缓缓倾倒进车箱里,装卸满之后,这一车垃圾就开始了“出城之旅”,它们的目的地是离城区8.5公里的先锋镇双宝绣庄村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每天有大约70辆车进入这里。”随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size]
[size=3]■ 填埋后“盖被插管” 污染控制在500米内[/size]
[size=3]    走进填埋场,一阵恶臭扑鼻而来。这是我区首个生活垃圾填埋场,2003年投入使用,日处理生活垃圾500吨左右,主要承担着几江、鼎山、德感、支坪、先锋、李市、龙华等几个镇街生活垃圾的填埋处理,全年无休。
    转过一个弯,车子驶入作业区,只见道路两侧各耸立着一座垃圾山。不同的是,左侧覆盖着灰色的塑料膜,右侧则是各色各样的垃圾混合在一起,湿淋淋、黏糊糊,散发着刺鼻的腥臭味。整个填埋场周围有许多根从地里“长”出来的管道。垃圾车在调度员的指挥下,驶入一个不大的平台,将垃圾倾卸下去,紧接着旁边的推土机、挖掘机轮番上场,将一堆堆新倒下来的垃圾推平压实。
    “每天进场的垃圾都要经过称重、倾卸、推平、压实、覆土等一系列处理。”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之前我们看到的覆盖着塑料膜的垃圾山是1区,因为它已经完成了填埋使命,就给它盖上了“被子”,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臭气挥发,灭杀虫卵,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雨水流入,污染地下水源。而填埋场周围竖立的管道是沼气排放管,以此防止垃圾堆体下边的沼气浓度过高,发生自燃现象。“我们严格按照标准,将污染范围控制在方圆500米以内。”刘明睿告诉记者。[/size]
[size=3]■ 20年后土地“重活” 不易分解的垃圾别乱丢[/size]
[size=3]    采访即将结束时,记者再次环顾填埋场四周问道:“这个填埋场可以使用多少年呢?如果这里填满了,将来的垃圾往哪儿去呢?”“这里设计使用年限是19年,目前已运行了10年了,目前我们在蔡家、石门两个地方又开辟了新的卫生填埋场,主要负责津南、津北片区的生活垃圾处理。而这片土地在20年后又可以种植植物重新被利用。”看着这一片狼藉的填埋场,刘明睿说,在这些垃圾里面其实还有很多是可以重新回收利用的,但因为目前我区条件不成熟,还不能达到分类要求。
    “由于是采取填埋的方式,像塑料、金属等不易分解的垃圾会严重影响土壤的‘复活’。”刘明睿希望市民能将可回收垃圾如废纸、塑料、金属等卖给回收站进行再利用,这样不仅可以获得经济效益,也能有效地保护环境。
  [/size]
[size=3][/size]
[size=3]填埋工人真辛苦
    一不留神苍蝇就飞进嘴里,全身洗了两三遍还臭[/size]
[size=3]    记者来到生活垃圾的处理终端——距离几江城区8.5公里的垃圾填埋场,认识了在这里工作近10年的樊世国。
    樊师傅今年50岁,从填埋场建成起,他就一直在这里从事机械操作工作,是开挖掘机、铲车的“好手”。“这里的味道你们可能适应不了吧?”看到记者,樊师傅便走过来打招呼:“你们运气还是不错,今天气温不高,可能是气味最小的时候。”樊师傅告诉记者,在这里最难熬的要数夏天,室外气温将近50℃,臭气熏天,一不留神苍蝇就进嘴了;而到了雨季,这儿就变成了沼泽地,一脚一个坑,有时候脚都拔不出来。“其实这些都可以克服,最头疼的就是设备坏了的时候,为了赶工只能尽快抢修,在垃圾堆里,躺在机械设备下面,污水滴滴嗒嗒打在脸上身上,下班回家,即使全身上下洗个两三遍,也还是有残留的臭味,刚开始的时候都吐过好几次呢!”樊师傅微笑着说。在这里,像樊师傅这样的工友有20多人。
    临近中午,记者将要离去,樊师傅爬上铲车,又和工友们一起开始了他日复一日的工作。“工作不分贵贱,让大家有个干净卫生的生存环境最重要。”离开前,樊师傅对记者说。[/size]
[size=3][/size]
[size=3][/size]

[ALIGN=right][COLOR=#000066][本贴已被 作者 于 2012年06月14日 11时31分30秒 编辑过][/COLOR][/ALIGN]
2楼:苏小球发布时间:2012-6-13 20:30:20
3楼:liurenlu发布时间:2012-6-13 21:18:50
4楼:西饭发布时间:2012-6-13 21:24:18
5楼:游客发布时间:2012-6-14 9:17:22
6楼:floracheng发布时间:2012-6-14 9:19:07
7楼:君子坦荡荡发布时间:2012-6-14 9:35:56
8楼:品博室内设计。黄发布时间:2012-6-14 10:38:10
9楼:牛溪发布时间:2012-7-30 9: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