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一江两岸”同城发展 向“双百”大城市挺进
1楼:金江津发布时间:2011-12-1 22:06:23
“一江两岸 同城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拉开“双百”城市新框架
  难以回避的问题是,过去几年,江津城市规模虽然从20平方公里迅速扩张到42平方公里,但几大城市组团却相互分割。距离主城最近的双福新区虽然发展迅猛,但由于与几江老城、德感组团之间隔着成片的农村地区,使江津中心城区的聚集辐射能力大打折扣。有人疑问:要在10年中完成“双百”征程,能行吗?
   “对‘双百’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目标,江津正在起草修编城市规划,未来100平方公里的江津中心城区将由两大片、五大组团组成。”区规划局副局长田文楷介绍,这几大组团,包括几江城区20平方公里、滨江新城和德感片区55平方公里、双福新区35平方公里、支坪组团10平方公里,江津中心城区预计到120平方公里,为建成100平方公里的城市规模留足发展空间。
  而现在,双福新区与几江老城、德感组团之间的这片农村地区,已变成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大工地。
  西江大道、 圣泉路等一批骨干交通网络刚刚建成通车,南北大道、几江大桥等交通枢纽工程又紧锣密鼓地加快推进,一个名叫“滨江新城”的新组团即将拔地而起。
  通过控制性路桥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开城市框架,通过项目大建设实现城市大变样,推动城市大发展。这是我区在“双百”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攻坚年的重要举措。
    就在最近几个月,人们发现江津到主城又多了一条新路——从德感上西江大道,在九龙坡西彭上绕城高速。
   “西江大道是江津‘双百’大城市重要阵地滨江新城的主骨架干道之一,近几年来,随着西江大道、南北大道、迎宾长江大桥等干道建成或顺利推进,以及几江大桥等一批骨干交通工程的相继开工,江津已进入‘一江两岸’同城发展的新阶段。”滨江新城管委会副主任李春秋说,这一批骨干交通工程,把江津中心城区南北两岸的5个组团合为一体,而后通过成渝、绕城、渝泸高速的三面合围,打通江津中心城市的内外交通命脉,成为同城发展的关键,搭建起“一江两岸”的城市构架。
  目前,已建和在建的骨干交通网络,在把几大组团串成一个整体的同时,又为各个组团开辟了连接“外环”和主城的快速干道,未来的江津城区,还将通过城市轨道网络融入主城区。
   基础性框架的构建,进一步凸显江津的区位优势,把江津往融入主城的前沿一再推进,联动效应迅速引发。
  今年9月起,江津驶入一个快速发展期。每过几天,都有大型项目开工,都有大笔外资投入,都有合作签约的好消息。9月13日,江津顺利实现几江至巴福302路、双福至巴福311路公交车与九龙坡区毛线沟站至巴福的487路公交车无缝衔接。9月30日,龙华万户巴渝新居开工,打造万里长江最美乡村。10月20日,重庆恒河果业有限公司与我区正式签署扩大投资项目合作协议,投资38亿元,在双福新区建设恒河果业重庆总部基地。11月28日,潍柴集团在西南地区战略布局全面落地。潍柴嘉川投资项目签约暨重庆潍柴动力工业园奠基,两个项目总投资达110亿元,着力打造高速发动机制造基地和乘用车生产基地……
  有目共睹的是,紧扣“双百”大城市建设目标,全区已掀起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新热潮。重大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农业产业化、社会事业和旅游发展项目等推进力度大大加强,一大批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关键节点工程纷纷开工建设,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江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迈上“一江两岸同城发展”的新征程。
 
 提质健能  充实内核
打造环境优美宜居宜业新江津
  建设“双百”大城市,最终的落脚点是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宜居,不仅关乎民生,更是城市的一种品位。因此,规模大、功能齐、品质高、辐射强,是此次江津建设“双百”大城市的内涵。
  江津,自古因山而灵,因水而美。未来的江津主城,更应是山水之城,相生相宜,空间疏密有致,风貌协调大方,城市各项功能配套完善、布局合理,对周边区县具有较强的集聚辐射能力。江津不仅要做大城市规模,还要树立精品意识,每栋建筑、每个小区都精心打造,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精心安排,从而将“双百”大城市既建设得气势磅礴,又极具品质和品味。
  以滨江新城为例,新城的建设将不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依山就势,精雕细凿,建成一座生态优美、独具韵味的山水新城。
  滨江新城是“双百”城市规划的核心拓展区域,规划面积达60平方公里。新区的北、东、西三面分别被双福、西彭、德感3个工业园环抱,南与老城相望,是“双百”城市重点打造的核心区域。
  为建好这一新城,我区花费近2000万元就城市规划进行全球招投标。明年起,滨江新城还将开工建设影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妇女儿童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一院四馆两中心”,以及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另外,滨江新城还将打造一个工业园区企业总部聚集区,为周边双福、西彭、德感工业园的企业服务,并建设一个2000亩以上规模的商圈。滨江新城还规划了一个面积5.3平方公里的行政中心。
  除了大力发展滨江新城,我区还将同步发展双福新区、老城等其它组团,使城市建设水平整体上一个大台阶。双福新区将按照“重庆主城副中心”定位进行高标准设计与建设,将其打造成为重庆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基地、科教基地和旅游胜地。老城区也将通过外立面改造、拆旧还绿、居民小区环境整治等工程,大力改善居住环境。
  近年来,我区通过大力实施“森林江津”、“宜居江津”建设,城市绿化率已达34.5%,人均绿地面积达到7平方米。目前,我区完成的滨江路外立面、津马路风貌综合整治改造、鼎山大道综合整治3个项目,整治面积近45万平方米;完成城区道路“白改黑”,让道路平整通畅;统一店招和户外广告,使城市面貌美观舒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54平方米,让城市绿化生机盎然。
  下一步,我区还将建设艾坪山公园、临峰山公园、篆山坪公园、圣泉公园、大岭湖公园5个500亩以上规模的城市绿化公园,以及长江两岸的滨江公园带,带给市民更多的公共活动空间,让市民幸福生活在青山绿水、闲庭雅致中。
  如果说城市发展空间的不断扩展、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城市形象的不断刷新是每天触摸这座城市新的脉动,那么挖掘城市文化则是沉淀着一座城市的记忆和价值。
  江津有1500多年建县历史,古镇文化、楹联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抗战文化积淀深厚,在“双百”大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我区将坚持“城市本身就是文化”的理念,用文化统领城市规划,使城市文化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上升为发展战略、城市命脉。
  环境更优美,交通更顺畅,设施更完善,生活更幸福——江津,攻坚冲刺“双百”现代化大城市,东风拂来,扬帆正当时!
 
【名词点击】
“617”总体要求
    “6”大定位:建设主城重要的卫星城市,渝西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市重要的产业基地,成渝经济区战略支点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长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
   “1”大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道路上走在全市前列。
 “7”大任务:建设“双百”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全市重要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区域性金融商贸物流中心,建设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建设统筹城乡改革示范区,建设区域性公共服务中心。
“双百”大城市
    市委、市政府对未来十年的江津提出了综合性、战略性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江津中心城区人口达7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70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50亿元,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年,江津中心城区人口达10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500亿元,全面建成现代化大城市。
 
 
(1).jpg)
我区“双百”现代化大城市双福新区项目集体开工奠基仪式现场

拔地而起的迎宾长江大桥

工业园区欣欣向荣
.jpg)
滨江路外立面焕然一新
.jpg)
四通八达立交桥

园区企业生产忙
.jpg)
巴渝新居风光美
.jpg)
港口经济发展快
.jpg)
高速公路宽又畅

滨江公园花盛开
2楼:cjbyrj发布时间:2011-12-2 1:11:39
谢谢楼主介绍江津发展规划 令人振奋期盼 希望能经常看到这方面详细的信息 老百姓才能理解政府的作为 免得一些无俚头的消息满天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