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原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楼:击水遏飞舟发布时间:2011-1-24 18:16:11
[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农村基层组织在第一线直接接触群众,联系群众,也直接体现着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在农村,要发展先进生产力,建设先进文化,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都要靠基层组织。由此可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对新时期推动“三农”问题解决,加快全面小康社会进程,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作用。[/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近年来,各级组织部门对基层组织建设相当重视,李源潮同志在青海省调研时还特别指出,“要加强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党在基层的战斗力凝聚力”,在各级组织的带领下,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总的说来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农村[/size][/font][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党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据了解,35岁以下的农村党员偏少,且80%的农村党员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具有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很少;这直接影响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从党员队伍素质方面看,能够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型、创业型带头人相对缺乏,绝大多数还是守业型的。由于不重视学习,致使农民党员队伍“低、老、少、缺”的状况普遍存在,即“觉悟低、观念老、知识少、技术缺”,面对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举步维艰。从领导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看,面对农业市场化、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在帮助农民研究市场、熟悉市场、进入市场等方面的办法还不多,组织农民进行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能力还不强,为农民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由于农村年轻党员和有文化、有能力、有技术的青年农民大量外出,一方面留守村里的人员中,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对象越来越少,村干部的后备力量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在外流动人员中,由于居住分散,流动性强,许多人忙于生计,政治热情不高,也给党员发展和管理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size][/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