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资深驴友揭开国内驴友组织出行潜规则
1楼:我是江津人发布时间:2009-7-16 16:22:23
“驴友团”在重庆万州潭獐峡谷玩溯溪时突遇山洪,15人身亡。驴友心中,余震绵延,各大户外运动网站上,驴友为遇难者祈祷送行的同时,也在追问事故背后的责任。 
驴友此行遭遇灾难是纯属偶然吗?本报记者专访资深驴友,剖析事故背后的原因,揭秘国内驴友组织出行的潜规则。同时告诫广大“新驴”,初次上路前得多长几个心眼。 
[b]溯溪比登山还要危险[/b]
沪上资深驴友“九阳”,1981年出生,毕业于南京大学,有过8年户外运动经历。徒步走过三峡淹没之前的古栈道、尼泊尔喜马拉雅南侧山脉和横断山脉无人的峡谷,今年6月穿越气候条件恶劣的新疆夏特古道。 
“这个团队共34人,从网上的信息分析,很可能是一个‘新驴’较多的团。”九阳说,带“新驴”们去溯溪,实属大胆之举。 
“溯溪是一种高危险性的活动,因为要接触到水,所以比登山还要危险。”九阳说。玩溯溪的人最好事先经过训练,比如结绳技巧,有时候需要用一根绳子将所有的驴友连接在一起,增强稳定性,避免被水冲走。 
从这次活动的网上召集帖来看,发布日期是6月30日,出行日期是7月10日,帖中并无团队成员训练与磨合的信息。来自网络论坛上的信息也显示,个别驴友可能年龄已有五十多岁,并非经常从事户外运动。队员素质参差不齐,人数众多,带领这样一支团队去溯溪,九阳说:“不出事才是意外。” 
网上不少人指出领队的“头驴”有责任。九阳也认为,大多数户外运动出事,都与领队缺乏经验有关。“溯溪活动中,最容易出事的时间是夜间露营时,如果营地的地势不够高,夜间涨水就可能连帐篷带人一起冲走。这个团队是行走时遇险的,说明组织者非常不小心。这个季节,峡谷地区一下暴雨就有可能暴发山洪,所以刚下雨时就应该往地势高的地方走。” 
[b]可能为赚钱放松审核[/b]
在召集帖的标题前的显著位置,召集人用方括号标明“非AA活动”,这意味着,这是一次带有商业性质的自助户外游活动。 
“国内户外旅行的性质分两种,一种是纯AA制,队员和领队各付各的钱,是纯粹的驴友探险活动;还有一种是户外旅游和俱乐部性质的活动,带有商业性质。”九阳介绍。纯AA制的驴友活动,参与者大都有比较丰富的户外活动经验。但这种活动也存在风险,一来所有的人互相不了解;二来所选择的路线更加艰难。所以一个成熟的户外运动组织网站在召集这类活动时,对领队的选择非常谨慎,必须要求领队有几年户外运动经验,有过几次遇险经历等。 
而带有商业性质的户外运动,为了赚钱想多招一些人,对参与者的素质控制就不那么严格,对领队的审核制度也欠周密。“俱乐部可能会放松条件挑选领队,比如带过几次队,体能不错等。但很多驴友说有足够经验,其实经验仍然不足,因为大多数人没有真正遇过险,警惕性就很难上升到一个高度。” 
[b]出发前都签免责协议[/b]
召集帖第3条写明“活动组织者不对本次活动的风险负责”,这是否是组织者的免责条款?九阳说,出发前签一份免责协议,差不多已经成了户外运动的潜规则,领队对队员只有义务而没有责任。“户外运动本身就有一定风险,驴友在参加时必须清楚。更何况每一个驴友的身体素质不一样,健康和安全大多数时候还得靠自己把握。” 
“户外运动和其他运动形式不一样,决定出发前,最好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素质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九阳说,那种跑几步就喘粗气的人,出去挑战自我就是找死;去峡谷的不会游泳就不能去,即便不下雨,也可能遇到蹚水路段,万一滑倒在水中怎么办?所以,出发前最好先问一下自己:“我适不适合走这条线路。”这一点特别重要,所谓“自助”,就是自己帮助自己,真正到了户外,很多时候都得靠自救。 
[b]户外运动管理有欠缺[/b]
“这条峡谷,救援人员还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赶到。有些户外运动的路线,几天都见不到一个人,万一遇险,救援信号发出后还得等上好几天。”九阳说,他以前在深圳玩过户外运动,那里有民间自发的救援体系,并且得到政府认可。凡是有组织的户外活动团队在出发前,会到这个救援组织备案,一旦被发现与外界失去联络,就可及时救援。 
“上海还没有这样的民间救援体系。”九阳说。目前政府对户外运动的管理尚有欠缺。“通常采取的办法是封堵,哪里出事了,就暂时封掉,过一阵子再开放。”九阳说,驴友们玩户外运动,要的就是一个刺激,堵是堵不住的,不如建立一套完备的救援机制,为驴友们出行上一道保险。 
2楼:我是江津人发布时间:2009-7-16 16:22:40
[b]【焦点关注】 [/b]
[b]“新驴”上路8步走[/b]
■寻找有经验的俱乐部,报名参加可以接受新人的活动。 
■与领队沟通,摸清领队的户外运动经历与经验,或从户外运动网站提供的资料上查看领队的背景。 
■了解团队的人数和性别构成,如果人数非常多,女性的比例又很大,就要留个心眼。 
■看参加活动的成员是否全是新人,如果全是新人,哪怕领队再有经验,风险也会大很多,最好一半是新人一半是有经验的人。 
■相信队友和领队,充分借助团队的力量。 
■如果新人自行组织户外运动,建议不要去救援人员几个小时内无法到达的地方,最好去一些成熟的景区但旅行社不大去的地方,比如有现成的峡谷道路让徒步者去走,而不是完全的探险,这样既可获得野趣,又能保证安全。 
■“新驴”在挑选团队的同时,团队也在挑选你,对此要有心理准备。领队可能会问新人有什么装备,譬如常规的帐篷、睡袋、登山鞋和冲锋衣裤,如果连这些都没有,那就百分之百是个新人,领队很可能会不要你,因为没有装备说明你对户外运动全无认识,出去后很容易麻痹大意。如果装备还齐全,说明是有一定户外运动意识的新人,对户外运动的风险有所知晓。 
■决定参加户外运动后,必须进行体能储备。艰苦的户外运动甚至要准备半年以上,包括体能、信息和心理准备,如查阅驴友游记,读取文字和图片中的道路信息,摸清注意事项等。 
3楼:我是江津人发布时间:2009-7-16 16:22:55
[b]【焦点背景】 [/b]
[b]潭獐峡驴友遇难事件回放[/b]
6月30日,一个名为超哥(ID名)的驴友在重庆“驴友空间网”发帖召集“7月10号-7月12号万州潭獐峡溯溪”活动。帖子中介绍“潭獐峡,万州有名的风景地,一般游人去的都是已开发出来的上半程,而最美的风景在游人罕至的下半程地缝峡至海螺峡,此行真正精华部分应数第二天要穿越的地缝峡和海螺峡,峡深、水幽,有二十多个深潭像珍珠般镶嵌在峡中。” 
7月10日,他们没有直接赶到潭獐峡,而是在距潭獐峡还有几十公里的月亮湾扎营住下。 
7月11日上午10时许,一行人抵达潭獐峡,近12时才开始穿越。事故地点距峡口(云阳地宝)不远,如果他们一早就进峡的话,就能躲过劫难。 
7月11日下午3时许,开始降雨,雨非常大,电闪雷鸣,他们加快速度穿越,但洪水来得很猛,不到5分钟的时间,就从风平浪静变为汹涌澎湃。驴友“沙浪”凭着灵活和机警,迅速就近攀上岩壁,躲过一劫。与“沙浪”一起攀上岩石的还有重庆的2女1男,他们4人是最早被救的人员。“烟花”与“沙浪”情况差不多,被洪水推到峡壁,顺势抓住岩缝,凭着求生的本能奋力向上攀爬,一口气爬了十几米高,后被困于半岩上,以致救援难度加大,成为了16个被救人员中最后一个获救者。 
截至7月13日下午1时50分,获救16人,死亡15人(9男6女,其中一人为当地村民),失踪4人。 
据悉,政府气象部门提前3天就发布了黄色暴雨消息,虽然星期五万州并无大雨,但山区突发大雨的情况相当普遍。有消息称,在他们进入潭獐峡前,云阳县泥溪乡协合村一位名叫卢延双的村民曾劝他们说:“这里还没有对游人开放,马上要下暴雨,河水涨起来特别快,请大家不要下去,太危险了。”但这些驴友还是决定继续前行。 
另外,这个团队没有从景区大门进入,而是由当地向导带领从景区中间进入的。7月11日潭獐峡景区共售门票45张,除3个散客外,其余为团队,目前这45人安然无恙。据说这些游客也到了景区的红线范围内,管理员看到下雨,就叫他们出来了,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4楼:我是江津人发布时间:2009-7-16 16:23:03
【焦点链接】 
国家旅游局发布暑期旅游提醒 
近日,国家旅游局发布暑期旅游提醒。 
暑期旅游高峰来临,按照以往规律,旅游安全事故也相应进入高发时段,其中涉水事故、交通事故是暑期旅游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随着汛期的来临,恶劣天气可能对旅游造成不利影响。 
国家旅游局提示旅游部门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同时游客也应高度重视安全问题。相关部门要加大针对漂流、水上滑翔等高风险旅游项目和山岳型景区的隐患排查力度,对不符合安全运营标准的勒令停业整顿。要加强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道路路况监测和对危险路段的监控疏导,遏制重特大旅游交通事故的发生。 
5楼:GOSRI歌诗莉发布时间:2009-7-17 16: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