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禁而不止一次次接连上演 单位集资建房伤了谁
楼:江津人民很行发布时间:2006-12-5 0:51:12
在我们面前,禁而不止的事情一次次上演。 
 
据报道,目前,在全国一些地方,不仅党政机关在为公务员建造“公务员经济适用房”,军队、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文化团体、卫生机构乃至大型国有企业,都在想方设法大搞“自建住房”。而早在今年8月,建设部联合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制止违规集资合作建房的通知》,严辞叫停党政机关集资建房,但转眼3月有余,现实又一次令对“破除特权伤害”抱有希翼的人们失望。 
其实,“停止福利分房”的说法已经提出8年之久,而其间单位集资建房行为从未真正停止过。这一行为之所以深受指责,其根本原因在于它除了彰显建房单位的特权与“油水”、令极少数人受益之外,伤害的却是整个住房市场和大多数人的利益。 
首先,有能力进行集资建房的单位非权即势,他们取得建房土地的玄机在于尽可能用划拨方式取得零地价土地,并且地理位置多属一流。而这样地段的土地,是开发商花重金也未必能买到的,即使拍得地块,商品房房价也必定是很高的。无论是对于开发商还是购买商品房的购房人,这种畸高差异下的不平等都是客观存在的。从这一角度说,单位集资建房伤害了商品房市场,伤害了为市场化进程买单的所有人。 
其次,单位集资建房伤害了住房社会保障体系。我们可以这么理解,这种所谓有钱、有权的特权单位的人员绝不会是住房社会保障的对象,而他们却可以享受与住房社会保障类似甚至远远超过保障标准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住房社会保障层面的资源被侵蚀,政府现阶段力图在商品房市场之外尽力修复的住房保障体系变得不伦不类,从而增加了政府被进一步指责与政策推行不力的风险。 
同时,单位集资建房行为也极大地伤害了目前社会上正在积极探索的个人合作建房行动。在目前的制度体系下,个人合作建房的拿地过程几乎完全是按照市场化流程运作的,这也是为什么个人合作建房选择与开发商合作的原因之一。而以党政机关为首的单位集资建房从头到脚惟独与市场化有关的则是这些房子的“出口”:由于这类住房与正常渠道的商品住宅存在巨大价差,在某些城市仅转手一个购房指标便可获利数万至数十万元,即使在对这类住房上市交易规定较为严格的城市,一些个人亦可通过出租方式获益。而这种利益的取得完全来自其“天然”的特权优势。 
就在商品房市场备受指责但仍孜孜以求自身健康发展的时候,在国家与民众积极探索商品房市场之外的解决住房之道的时候,迎风而上的单位集资建房行为显得如此盛气凌人,又是如此的不和谐。看来这种强化特权利益、损害社会公平的行为,是有传统的存在土壤的,一个禁令是无法奏效的,真正斩断其政策通道的决心和监管力度才是要害,而决心不能仅仅停留在纸上。 
 > > > > >
1楼:Hunter发布时间:2006-12-5 4:45:36
这年头 没房难啊 [ems18] > > > > >
2楼:HxH发布时间:2006-12-5 11:25:02
现在的房价害了普通老伯性咯,一辈子就为房奔波.............[ems23][ems23][ems23] > > > > >
3楼:好奇宝宝发布时间:2006-12-5 12:29:37
[ems23] > > > > >
4楼:hhy发布时间:2006-12-5 20:19:39
[ems23]无语中 > > > > >
5楼:hjwxy发布时间:2006-12-6 19:34:21
这个就是典型的福利腐败呀.[ems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