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我区经济将在“四大领域”寻求突破
1楼:金江津发布时间:2009-4-28 19:07:26
[table=98%][tr][td][url=http://jj.cqnews.net/jjxw/jinjixw/200904/t20090428_3227110.htm]我区经济将在“四大领域”寻求突破[/url][/td][/tr][tr][td][/td][/tr][tr][td][align=center] [b][color=#0000ff]我区经济将在“四大领域”寻求突破[/color][/b][/align][align=center][b][color=#0000ff]——— 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解读[/color][/b][/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工人正在仔细检查产品质量。 记者 谢洪均 摄于精密铜管生产车间 [/align] 本报记者 张奇伟 胡 杰 
实习记者 孙珑菲 
4月27日,全区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召开。会议着重对全区下一阶段的经济工作重点和措施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在“四大领域”寻求突破。 
投资:确保完成全年投资计划 
会议提出,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最主要的手段是扩大投资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这对江津来讲意义同样重大。 
为了扩大投资,会议要求:切实完成好中央和市级投资。一方面,要继续加大上级投资争取力度。中央继去年第四季度新增1000亿元投资后,今年初又悄然启动了新一轮投资计划,总额为1300亿元,将分配给地方950亿元。重庆市贯彻落实国发3号文件,也将有大量项目和政策出台,这对我们向上争取带来了大好机遇。 
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今年全区确定的第一批重点项目中,基础设施项目有27个,年度计划投资25亿元。这些项目能否按进度推进,事关全年经济发展目标的完成,务必抓紧、抓好。 
积极增加工业项目投资。一季度全区工业项目投资进度不甚理想,在二季度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工业:确保工业经济较快增长 
会议提出,工业是江津经济的命脉,今年保增长的关键在工业。 
以企业为核心,帮助企业度过难关。2008年,江津工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7.5%。这充分说明,企业稳则社会稳,企业兴则经济兴,企业旺则民生旺。有关部门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用足用活各项优惠政策,努力营造促进工业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产品销售、企业负担和融资信贷等问题,引导企业抢市场、渡难关、调结构,对有潜力的企业要“托一下”,对困难企业要“拉一把”,对重点企业要“送一程”。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聚集度。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围绕机械加工、电力能源、包装纸业、汽摩零部件等产业,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上下游企业,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要发挥现有产业优势,培育壮大一批100亿级、50亿级企业,带动产业发展,提高产业聚集度;要以三大工业园为载体,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产业,形成对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突出作用的“增长极”。 
坚持效益为先,毫不动摇地抓好招商引资。要不断夯实招商平台,创造有利的招商条件,增强招商针对性,切实提高招商效果。 
三产:推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会议提出,第三产业的繁荣是城市繁荣的标志,同时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商贸业发展。随着大小什字商圈改造初步完成,江津商贸有了新的起色,但这仅仅只是开始。下一步我们除了配合旧城上档升级二期工程,继续完善大小什字商圈外,关键还要加强管理,不断提升商圈的效益和档次。 
加快房地产业发展。要加快江津房地产业发展,关键在于认真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重塑房地产市场形象、重振消费者信心。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好促进房地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促进房地产消费。各房地产企业要从诚信经营开始,从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开始,不断提高声誉,吸引更多外地购房者到江津购房。 
加快旅游业发展。江津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关键是如何形成旅游环线、打造旅游精品。对此,相关部门要积极探索思考。特别是“五一”将至,旅游部门要考虑如何抓住机遇,宣传江津旅游,扩大消费规模。 
财政:努力保持财政收支平衡 
会议指出,从一季度形势看,今年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各级各部门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主动加强与征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坚持早动手、快出手,依法从严治税管费,保证财政收入平稳科学增长。 
努力挖掘财源。要科学确定财源建设重点和方向,大力培植高效支柱财源,巩固壮大优势特色财源,重视抓好新兴后续财源,不断优化财源结构体系,为财政增收提供持久动力。 
严格税收征管。税务机关要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不折不扣地执行各项税收政策。密切关注重点税源动态,加强对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重点税种的征管。 
加大清缴欠税力度。税务机关要对欠税大户全面检查,逐户分析,分类排查,按户制定清收计划,按月下达清欠目标,并加强与银行、国库的联系,及时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资金运行等信息,采取有力措施,将欠税监缴入库。
[/td][/t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