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内陆保税港区:中央一次重要的战略调整
1楼:津少爷发布时间:2008-12-19 17:13:59
   访谈人物: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 胡星斗
去年7月,就在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是第一个力主在重庆设立保税港区的专家。 
昨天,市政府正式公布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获批消息后,记者在第一时间连线胡星斗,对他进行了采访。 
重庆日报: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重庆获批设立保税港区,您认为这一决定是基于怎样的原因作出的? 
胡星斗:在重庆设立保税港区,在国家层面肯定是研究了很久。目前,中国要保持快速的经济增长,政府的投入显得颇为重要。这个时候批准重庆设保税港区,我想首先会有利于刺激外商来重庆进行投资。近两年来,大量的民营企业从实体经济中退出,一部分流向房地产,另一部分去了股市,民营企业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已经没有上世纪90年代那么明显,所以,更好地利用外资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将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选择这一时间宣布在重庆设立保税港区,还应该有更深层次的考虑,即以此全面推动重庆和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事实上,从西部大开发启动至今,特别是这一两年,中央的优惠政策、优惠机制正加速在西部集聚。重庆受益颇多。 
因此,在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时,我就想是否应该在这里设一个保税港区。因为即便单纯从经济角度考虑,重庆和中西部企业都可以借助这一对外开放平台节约成本,重庆和中西部城市的加工贸易产业也将因此得到一个大的发展。所以说,在重庆设立保税港区并不是一次偶然事件,而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是中央对国内经济发展布局所作的一次重要的战略调整。 
重庆日报:建设保税港区,重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除了财政渠道,重庆还能通过哪些途径获得所需的大笔资金?
胡星斗: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因为每个区域所在的经济地理位置存在差异。在我国,政府解决这一问题,通常采取纵向扶持方式。而在欧洲很多国家,横向转移———州与州、省与省之间的相互扶持是最主流的做法。从目前情况看,重庆建设保税港区所需要的投资,可以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来解决。 
此外,政府要采取灵活的机制,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加入到保税港区的建设中来。虽然目前中央不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但重庆完全可以争取相应政策,尝试以发行地方债券的方式,解决眼下的一些问题。 
当然,假如重庆可以争取到试点权限,一定要做好法律法规配套工作,完善并加强监管制度,预防和杜绝借机以权谋私现象的发生。 
重庆日报:重庆有着得天独厚的水陆空优势,在建设保税港区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尤其需要注意? 
胡星斗:重庆的交通优势确实是其他西部城市无法媲美的。但是我在这里所说的交通优势,所指的并不只是重庆连接周边城市的那些高速或高等级公路,更多的还是在讲被封闭在保税港区内的那一部分。比如保税港区内的交通怎么规划更加合理,比如从保税港区到各主干道的路线该怎么去设置?这也是重庆市政府在今后必须认真考虑清楚并予以解决的一道难题。同样是走水路,保税港区建成后,码头如何建设、出口货物如何实现转关运输,企业如何用足用好保税港区优惠政策和平台,也是这样。 
讲到困难,我认为重庆目前最需要的是大量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因为在开展货物储存、分拨、加工、改装等方面,没有专业人才来支撑是不行的。只有真正做到专业,才能吸引更多的外国货船,扩大转口贸易,充分发挥保税港区在整个中西部地区的商品、物资集散中心作用,最终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赚取丰厚的收入。从这个角度来看,瑞士的经验应该对重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此外,还有三件事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是在保税港区范围内划出一块自由区,比如像香港那样把整个区域设为自由港,下设7个自由区。其次是把保税港区的的目标定位、功能设置和保税港区本身所具有的集散中心功能好好结合起来,充分释放保税港区的能量。最后一点,也是重庆做起来相对比较困难的一点,是培育、引进足够支撑保税港区运转的现代化运输辅助部门,比如转运公司,以及具有相当规模的空运、水运企业。无论是指挥能力、运转效率还是技术水准,都应该是非常高的。
>>>>>
2楼:高瀑发布时间:2008-12-19 17:20:45
3楼:牧牛童子发布时间:2008-12-19 17: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