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转帖]广州将实施工资倍增计划 今年起每年增12%
1楼:hjwxy发布时间:2008-3-27 12:18:50
据新华社广州3月26日电 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崔仁泉26日表示,广州将全面实施“工资倍增计划”,从2008年起力争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每年递增12%以上。 
记者从26日举行的广州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广州将着力建立健全劳动报酬的公平合理分配制度。崔仁泉介绍说,“工资倍增计划”从2008年起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力争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每年递增12%以上,到2012年左右,实现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
广州还全面实施工资集体协商“共决机制”三年推进计划,实现同工同酬、公平分配,建立企业贯彻工资指导线的备案制度。 
同时还要建立企业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广州将在2008年内出台政策,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探索研究“劳动工资一卡通”的新型监控管理模式,从工资支付环节入手,通过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建立对工资管理乃至对劳动保障业务的全面监控管理。 
贯彻工资指导线 今后企业需备案 
本报讯 (记者蒋悦飞 通讯员吴子因、林甲松) 2012年,广州在岗职工平均年薪7万。这一目标能够实现吗?昨天,记者采访了广州市劳动保障局某处级负责人。“应该没问题。”这名负责人打开详细的工作方案,笃定地表示。在他的工资增长计划中,按照每年12%的递增速度,2012年广州市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将达到70822元。“大约就是7万元的水平吧。” 
2003年以来工资增速降到10%以下 
他介绍,从2000年以来,广州市的工资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和经济增长速度基本持平或者超过。但是自2003年以来,广州的工资增长速度有些放缓,下降到10%以下,明显地跟不上经济增长的步伐。但是即便如此,2007年,广州市在岗职工的年工资水平已经达40187元。相比2000年18974元,“这个数字已经比2000年翻了一番。也就是说,我们只要再翻一番就可以实现目标。” 
在他看来,年均12%的增长速度并不快,“今年你会发现,按照目前的情况,肯定会超过12%,即便我们想要摁住也不可能摁住,而且,我们会很乐意地看到工资的增长。” 因为其中有一个弥补当年增长过慢的因素在里面。他用一根工资增长曲线表示,如果说之前的工资增长速度是略低于经济增长速度的话,那么今后这几年的工资增长可能将稍快于人均GDP增长速度。 
实施工资集体协商三年推进计划 
如何实现?昨天,广州市社会保障局局长崔仁泉在2008年广州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拿出了两个办法:全面实施工资集体协商“共决机制”三年推进计划,实现同工同酬、公平分配,建立企业贯彻工资指导线的备案制度。 
“钱都掌握在老板手中,他会主动分给员工吗?”崔仁泉表示,近几年,工会一直在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但是效果还不是很明显。三年推进计划就是通过政府部门的介入,包括劳动保障、财政、税务、企业主管等部门,联合工会、企业家协会等组成的第三方,通过行政力度以及经济政策方面的吸引力,首先要引导企业、员工和第三方共同来协商。 
而协商的一个参照标准就是工资指导线。“我们的工资指导线已经实施8年了,但目前政府只是制定出来,发布了,但是企业参不参照,就管不了。”根据他们对于华东地区的考察,比如山东,政府在公布工资指导线之后,限定30日内企业要根据工资指导线制定企业的工资分配方式,并向劳动部门备案,否则劳动监察部门就有权进行监督。“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这样的机制,但是我们将向着这样的模式进行改革,让工资指导线变得刚性起来。” 
劳动工资一卡通 事前监控工资支付 
2008年,广州还将建立企业工资支付保障机制。盼望已久的建筑施工企业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估计年内便可以出台。而正在探索研究的“劳动工资一卡通”的新型监控管理模式,从工资支付环节入手,通过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建立对工资管理乃至对劳动保障业务的全面监控管理。 
此外,今年将强化农民工社会保险保障。重点解决好建筑、工业生产领域农民工先行参加工伤保险问题,切实做好农民工工伤预防工作。以农民工集中的建筑和餐饮业为重点,加强对用人单位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指导和监督。对农民工集中的用人单位工资发放情况予以重点监控。 
上海国企工资差距超10倍须集体协商 
据新华社上海3月26日电 上海市有关部门26日联合发布的《关于2008年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通知》提出,经营者与普通职工工资收入差距10倍以上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应当开展工资集体协商。 
在这一通知中,上海明确要求6类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除了“只涨老总不涨员工”等原因导致内部收入差距过大的企业,还界定了另外5类企业:50%以上职工工资低于全市职工平均工资(2892元)的50%或职工工资增长低于1.5%的企业;领取当地最低工资人数超过30%的企业;实行计件工资的企业;经行政函告后承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比较集中的工业园区。 
根据这一通知内容,上海今年将实现4个目标:一是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覆盖的劳动者人数同比增加10%;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中,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比例达到75%以上;在已组建工会的非公企业中,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比例达到60%以上;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每个区县新开展两个区域性或行业性的工资集体协商。 
他山之石 
一名老广州经历的工资改革历程 
计划经济时代:涨工资要发红头文件 
“记得刚当学徒的时候,我的工资不过18元。那时候,涨一分钱都要国家发红头文件,升一级工资都要政府部门审批。”谈起工资,广州老市民韩先生颇为感慨。记得那时候,工厂实行的是严格的八级工制度,中央将整个中国分为不同的区,按照不同地区的生活水平发放工资。 
到了1974年的时候,老韩的工资已经涨到了42.5元,而且工厂还发了每月1.2元的奖金。“在那时候人们的观念中,奖金是资本主义的尾巴。拿着几个月攒下来的奖金,我们几个年轻人后来去飞来峡玩了一趟。” 
和严格的工资制度相对应的是,是国有企业低下的生产效率。老韩感叹到,你都想不出那时候人们的工作状态,病假特别多,典型的当时有“上炎:4小时”,就是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就要请假4小时了。 
改革开放30年:老板一人说了算 
严格的8级工制度一直持续到1985年。在老韩看来,中国第一次的工资改革是伴随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变革而来的,就是为了解决“积极性”的问题。铁饭碗打破了,工资分配制度还给了企业,大约是1986年开始,老韩的工资有了逐渐增长,从几百元慢慢上千到数千元,而这中间的决定权,全部在老板手掌中。 
然而,这种模式渐渐也不行了。在老韩的印象中,那些底层的工人、特别是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已经远远没有他们那时候拿18元的学徒工资的时候生活得好。而企业老板的工资却是爆发式的增长。“工人也想涨工资啊,但是企业都是老板说了算,除非你不想工作了,否则谁敢跟老板叫板!” 
不久的将来:工资协商共决 
从17大以来,这种模式也开始发生了变化,中央明确要建立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在老韩看来,这个相当于中国的社会分配纲领。 
在老韩的想法中,现行社会的工资分配这个“金字塔”太陡峭了,现在通过政府的介入,希望把这个“金字塔”变得“平稳”,那样,既保住了效率,也能兼顾到公平。
2007年 你的工资跑赢CPI了吗? 
本文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王小乔 
单靠工资,2007年,你口袋里的钱跑赢CPI了吗? 
要科学地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参考平均值。调查公司从不同行业、职位、公司抽取了样本。 
华信惠悦管理咨询公司调查的结果是,2007年主要城市的工资上涨幅度平均为11.5%,比2006年高了2.5个百分点。考虑到这是一家主要服务于外资企业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数字可能会略高。 
本土人力资源公司智联招聘的调查结果是9.7%,也比2006年高了1.1个百分点,前程无忧对北京地区抽样的数字则是9.34%。 
2008年1月2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7年CPI值,为4.8%。显然,工资平均涨幅跑赢了CPI。 
而如果你的工资涨幅低于平均值,可能是因为你供职的恰好是拖平均值后腿的那一行。 
2007年的官方统计数字尚未公布,不过自“十一五”以来,金融、电力电信、石油等垄断行业、航空运输、计算机和互联网、文化科研等,基数一直较高,增长也较快。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研究员预计,“今年基本情况大概也差不多”。 
金融业出现在各项调查前列的频率最高。 
华信惠悦和智联招聘都将其排到了首位,华信惠悦调查到基金业去年的涨幅高达27.1%,非金融业则在平均线上下徘徊,上海的房地产业略高一些,为10%。 
在智联招聘对工资的绝对值排序中,金融业、高科技、房地产位列前三。“他们的涨幅也基本上是最大的,金融业的涨幅估计能有25%。”智联招聘高级薪酬顾问赵先生补充。 
中华英才网去年12月的调查,给出了涨薪最快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以互联网和计算机为代表的高科技领域、以证券投资为代表的服务业领域和以机械制造为代表的基础行业领域。 
如果你属于以上高薪行业却仍感觉不到上涨,那么可能是企业性质或职位带来的影响。“私营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增长也慢。而垄断行业、国有企业、大中型的外商投资企业工资水平相对比较高,增长较快。”苏海南研究员总结近几年的数据时说道。 
前程无忧对2007年不同性质企业的工资涨幅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再次佐证了这个观点,除了有些私营企业较发达的城市如广州相对较高一些。 
智联招聘按照职位划分的工资增长则显示,虽然都跑赢了CPI,但高管工资的增幅是蓝领的近3倍。受CPI影响最大的阶层,反而上涨最少。 
显然,要求企业主动根据CPI调高工资的愿望,是美好但不现实的。记者采访时听到的普遍意见是:各行业、各阶层工资上涨幅度受CPI影响没那么大,影响工资上涨的重要因素是当年企业自身盈利状况、所处行业发展特<
2楼:君子坦荡荡发布时间:2008-3-27 12:41:59
3楼:zenger1983发布时间:2008-3-27 14:21:06
4楼:东歌发布时间:2008-3-27 16:30:35
5楼:kakariko发布时间:2008-3-27 23:20:47
6楼:高瀑发布时间:2008-12-5 18: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