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真相 还是 “斟”相
1楼:ZXCV14发布时间:2008-1-13 0:20:11
在看了登于2008年1月9日《江津报●民生周刊》第二版“市场关注”之后,我不禁感到有些好笑,同时感叹《江津报》的信息处理量越来越低了。至少从这则新闻里,我接受到了这样的讯息,竟到了遇则必刊的地步。什么“贸然落笔”、“商品变更”?实乃颠倒黑白!
作为一个江津人,我不禁感到惋惜。《江津报》是一份号称要“服务发展大局 深度参与生活”的报刊,我当然很希望它做到,但现在看来,很遗憾的,它没有。
本人才疏学浅,不敢狂妄地对《江津报》的“格言”作过深的挖掘,只能以一名普通读者的身份来阅读其后半句---“深度参与生活”。
“深度参与生活”比较言简意骸。但是,何谓“参于”?《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加入; 参加)。而“深度参与”更应该本着“真诚”的原则,作为一份报刊尤应如此。而“真诚”更是建立在“真实”之上的。一份报刊如果有则报道失实的话,那这份报纸就完蛋了,如果这份报纸还不在近期澄清的话,那这份报纸就毁了。一份足够成熟的报刊,所刊载的每一则新闻都应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考究过新闻的真实性的。《江津报》的发行才短短几年,还不成熟,这,可以原谅。江津人理应对自家的报纸报有一定的信心与耐心。但同样的,有一句老话---民众的耐心是有限的。我们可以等,但时间有限。民众不可能希望在为自己办的民生周刊上看到由一些人编出可笑故事然后另一些人再来吵得不可开交的滑稽戏。
.   其中,尤其有趣的是这篇报道的栏目名---“市场关注”。让人感到好笑的是这“市场关注”的面似乎小了些,既然打着“关注”的大旗,竟只听取其中一方的言辞,让人笑话报社的未卜先知,神通广大。
报道的真实性,既然放在权威报刊上,自然少有人质疑,这样以来便成了一个不太好笑的笑话:市民泄愤乱说一气,报社出于某种原因未深入调查直接刊载出来,最后成了一条假新闻。
所以,我建议广大报社编辑,在进行大批新闻审查时,最好将热线电话进行仔细调查,并咨询有关知情人士,以避免不必要的错刊发生。好歹2008年了,也得以有个新气象不是?不要把“真相”搞成了斟酌再三的假相。
                                                         
重庆金根商贸公司
                                                                   彭开臣
                                                                2008-1-12 
>>>>>
2楼:重庆De辣哥发布时间:2008-6-29 17:40:34
3楼:爽歪歪发布时间:2008-7-11 21: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