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原创]罗学蓬笔下的龙门阵之《那一夜雨急风狂》
1楼:罗学蓬发布时间:2015-6-20 18:21:55
                                                 那一夜雨急风狂
 
                                                                                               罗学蓬/文
 
    每当我对足球大赛着迷发痴时,妻便嘲笑我是假球迷,其实内心深知我把给予她之后剩下的一点爱情,全部献给了足球。这就让她对我十分的放心,也万分支持我“移情别恋”。
    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那年她怀着我们的孩子,陪着我顶风冒雨,翻山越岭去看一场球赛。
    那是1982年冬天里的事,中国队为争取世界杯的出线权,前往利亚德作最后的决战。那时看中国队大赛,不像后来许多年看中国队比赛这么揪心,还没开打就知道死多活少。当时中国队出线的形势一派大好,只要科威特不输给新西兰5球,中国队就将首次踏上世界杯决赛的征程。
    
    所以这场事关中国队生死的比赛,我无论如何是要看的。
    那时我的家安在支坪公社中心大队村小里。这所落在只有十几户人家的湾子里的村小只有包括我妻子胡晓红在内的两名女教师。而只有离村小七八里以外的公社完小,才有一台黑白电视机。
    这场球赛如此重要,偏偏天公不作美,到了下午就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我暗自祈望老天开恩,将这雨快些停下来。不料待到晚饭时,不仅未停,反而越下越大。晓红劝我算了,我则坚持,这样的比赛不看会遗憾终身。晓红当时身怀六甲,行动巳很不利落,可是见我态度坚决,也就遂我的意,不但同意我去,还要陪我风雨兼程。
    妻其实是知道我为何对足球一见钟情的理由,才愿意舍身相陪的。
    足球是以不可抗拒的神奇魁力突然闯进我的心底的,尤其是对于一个在人生道路上遭受重大挫折的失败者而言,她给我的就绝不仅仅是一种美妙的观赏性。我从西南师范学院音乐系(现西南大学音乐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江津县师范学校担任专职音乐教师,我妻子即是我的学生。她19岁,我25,而班上的学生一半以上都巳为人父或为人母。后来,在我的巳经当上爸爸妈妈的学生们的积极撮合下,我们居然冒天下之大不讳彼此相爱了。风声泄露,学校于是将色胆包天违犯天条的笔者一禅仗打到学校下游几十里一个巴掌大的小渔村,主要教渔民和船民的孩子。
    就在那时,为了与遭受的屈辱与打击抗争,我在教书之余开始了文学创作,单身汉,精力过剩,我常常是吃过晚饭,碗一丢就开始写作,闷着头一直写到第二天凌晨,冲个冷水澡,又拿着尚未洗的碗去打早饭。严冬之夜,冷不可挡,我则将被子缠在腿上,外面用绳子扎紧,伏案照写不误。
    某日晚上,时间还早,便听见老师们嘈杂着散去,说在直播足球比赛,几十号大男人抢一个球,半天也弄不进去,不好看。我当时文思受阻,便去办公室将那9寸的电视抱到寝室里一个人看。没想这一看,看得我泪如泉涌,紧握双拳像狼似的嚎叫,单调凄厉的声音恰似撕碎的云絮在黑夜笼罩中的长江上飘荡。那是中国队为争夺世界杯出线权和北朝鲜队进行的一场比赛,中国队最终赢了。我万万没有想到裁判一声哨子响过,刚才还生龙活虎的中国队员们突然全部倒在了草坪上,那一身泥一身汗,看了真叫人心疼,尤其是队长容志行,为这场胜利立下头功,拼尽了老命,根本没法站了,两只手杆被队员架着,几乎是拖着他在艰难地绕场一周,像孩子似地哭着喊着接受同样狂热的香港同胞的欢呼。就那一刻,我突然发现我找到了和平年代能让人歌哭叫喊的真英雄;就那一刻,仿佛有一股无以名状的热流汩汩灌注进我的全身,让我立即清楚地意识到我当前最最需要的是什么?足球包容的内涵太多太多,但于我而言,能汲取到其中一丁点精神上的滋养,就足够我一生受用。
    而那一夜我顶风冒雨换来的,却是一场巳经成为经典的国耻,在我的记忆中好像是这样的情形:同时在利亚德(沙特对新西兰)和科威特城(科威特对中国)进行最后两场比赛,中国队战平科威特也能出线,如果输给科威特,只要沙特不输给新西兰5个球,中国队仍能出线。眼看还有3分钟比赛就要结束了,中国队仍以1比0领先科威特,宋世雄激动得巳经变调的声音嘶喊道:“再过3分钟,中国队将历史性的打进世界杯决赛圈!”没想话音刚落,对方队员“帮”的一脚洞穿了中国队的大门。
    老宋眼冒金花,紧张了,但仍强作镇静地安慰中国观众:“问题不大,就算是中国队打平也能出线。”
    话刚说完,中国队头上又挨了一闷棍!科威特再次洞穿了中国队的大门,最终以二比一赢了中国。
    差不多同时,利亚德传来了噩耗,巳经出不了线的沙特人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地输给了新西兰人5个球,让中国人再一次含血喷天,饮恨而归。
    这不是11个中国人受欺侮,而是13亿中国人受两个小国的联手欺侮——绿茵场上同样证明了落后不仅要挨打,还要受人欺侮的真理。
    看完球赛,巳是午夜过后。想想那是怎样的一幅情景?
    寒冬之夜,朔风呼啸,雨丝飘摇。整个中国都沉入了梦乡,唯独在中国西南某一条泥泞的山道上,却还晃动着一把伞。
    伞下的我,小心翼翼地搀扶着我那怀身大肚的妻子,溜天滑地地踩着一地烂泥,向着数里外的家中踽踽而行……身上冷,心中更冷。
P1040670.JPG 
 
 
 看到别个恨起整,口水都流出来了。(这是老两口自由行走到了苏州馆子头)
 
P1040754.JPG 
 
 
 老婆子在苏州肚皮没整饱,到了杭州准备跳西湖。(环湖大约23公里,老俩口早上八点出发,围着西湖走了个大圈圈,下午四点回到了出发地点。)
[ALIGN=right][COLOR=#000066][本贴已被 作者 于 2015年06月20日 18时40分03秒 编辑过][/COLOR][/ALIGN]
2楼:十个筲箕十个箩发布时间:2015-6-22 18:40:20
看罗学蓬老师的贴子,让我回想起80年代在农村看电视的情景。
那时电视很希罕,邻居一嫁出去的闺女回家养胎带回了一台14寸的黑白小电视,吸引了相邻几个生产队的人,
没有天线,用一旧的日光灯管支在房顶上,不时要上去个人摇几下,电视机才勉强可以看清,电压也不稳定,看着看着又嚓嚓嚓的现雪花了,即便这样,却依然没能阻挡大伙对电视剧的热爱,每天晚饭后都有 不少人来围观。
那天又是一个周末,傍晚的时候天气就阴沉沉的,可大伙还是早早 吃了晚饭就在院子里等着,陆陆续续来人,6、7、8、9四个生产队,连相邻的莲花村都有人来,院坝里到处都是人现场目测不少于两百人,电视开演不久,雨淅沥沥的下了起来,那天是香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最后两集,人们就这样淋着雨看,到后来,雨越下越大,变成了瓢泼,电视机被放在屋檐下遮着雨,所有在场的人全都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小小的屏幕,直到电视结束,那雨也一直没停,就这样,大伙带着满足看完,有的还要走几里山路回家。。。
今天,客厅里有大液晶,手里拿着平板,躺到卧室床上拿着遥控器还不耐烦,再想想那一夜几百人守着一个小黑白淋着雨看电视,却是那么让人满足,这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