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江津公安民警素描第26辑:不管他们叫我什么我都不在意,看见他们走正道我就开心
1楼:江津网事发布时间:2015-5-29 11:37:01

【本期人物】邹胜龙,52岁,江津区看守所管教组长,一级警督,2011年以来,因各项专业成绩突出,先后四次受到公安部表彰。 
1980年参军,随后加入武警部队,这时就该算从警了。1999年转业到江津区看守所,开始了监管工作。至于为什么要到看守所,应该说是服从分配吧。
[b]——对被监管对象你怎么看?
[/b]——那些刚刚进看守所的在押人员,大多数都有一些怪毛病、坏脾气。主要是心理上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内向、孤僻、厌食、脾气火爆、不听劝告、不愿与他人交流,有些甚至还有轻生的念头,总之,就是不服从管教。
[b]——作为一名优秀的看守所民警,你都有哪些监管绝招?
[/b]——谈不上绝招,如果硬要说有,也很简单,那就是耐心加爱心。
首先,要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工作对象。然后要认识到,把“坏人”变成“好人”,把危害社会的人变为守法和有益于社会的人,是一件非常值得去的做事。
[b]——对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在押人员,也讲爱心?
[/b]——当然,违法犯罪,只能招恨,不会让人喜欢。
但是,对违法犯罪的人,不能一棍子打死。对那些违法犯罪之后还想活、还要活、还能活的人,不能没有人来管吧,不能让其永远就是坏人吧。我觉得,只有把违法犯罪的人变成守法的人,把祸害他人的人变成自食其力的人,社会才能和谐和安宁,百姓才能安心。
应该说“爱心”只是基于人性。对待在押人员,爱心才能启封他们的人性,唤醒他们的爱念,洗涤他们的心灵。“爱”不是口头上的标语,而是行动上的关怀。很多人的家庭因此失去了经济和精神支柱。
2013年8月,因非法行医致人死亡被判10年有期徒刑的周某,入监后不说不吃也不喝。我花了一周时间才打开了他心扉。原来他想死又怕死,内疚也不甘心。想死,是欠了别人的“命”;怕死,是自己还有10岁未成年儿子无人养育。内疚,是对不起死者家属;不甘心,咋这样就死了呢?在领导的支持下,我动员他的妹子和妹夫接纳了他儿子,并为他儿子办理了低保和户口迁移,当他的妹妹、儿子在看守所与他见面时,我当着他的面把低保证和户口迁移交到他儿子手中时,他感动得跪在地上对我说:兄弟,你是世界上对我最好的人。
[b]——你的管教对象怎么称呼你?
[/b]——在看守所,每个民警都叫“管教”,我管教过的在押人员,在监管期间公开场合喊我“邹管教”,私底下叫我“邹老师”,出所后称呼就多样化啦:兄弟、哥哥、叔叔、伯伯或恩兄……不管他们叫我什么,我都不太在意,看见他们走了正道,我就开心。
[ALIGN=right][COLOR=#000066][本贴已被 作者 于 2015年05月29日 11时39分59秒 编辑过][/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