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走进驻津高校】重庆电讯职业学院:融合发展的“江津之路”
1楼:天下过客发布时间:2014-12-31 9:44:16
  
电讯职业学院校园一角 记者 苏盛宇摄
创业孵化基地是学生们创业的摇篮 记者 苏盛宇摄
电讯职业学院学子 记者 苏盛宇摄
学校举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大赛 记者 苏盛宇摄
      江津日报讯  昨日,记者从重庆电讯职业学院获悉,日前,学院与珠峰汽车公司“喜结连理”,在汽车销售、汽车维修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提供技能培训。这是该院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一个实例。
     作为2009年入驻双福新区的第一所新办高校,重庆电讯职业学院立足江津,面向重庆,依托我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商贸物流业、休闲旅游业、金融服务业、现代农业五大产业优势,走校地企合作之路,在更高层面、更宽领域为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智力支撑。
    于是,记者走进该校,去感受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之旅。
 
 
[ALIGN=right][COLOR=#000066][本贴已被 作者 于 2014年12月31日 09时45分39秒 编辑过][/COLOR][/ALIGN]
2楼:天下过客发布时间:2014-12-31 9:44:59
[b]审时度势 入驻双福
    服务地方经济开始“起航”
[/b]     昨日,记者走在重庆电讯职业学院校园道路上,整个校园充满欢声笑语,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学子们结伴穿梭于美丽的校园,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演绎着自己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重庆电讯职业学院前身是重庆斌鑫集团和解放军重庆通信学院于2001年创办的重庆通信学院斌鑫学院。2007年,重庆通信学院斌鑫学院与我区深入合作,签署协议,决定将学院整体搬迁至双福新区,建设江津职业技术学院。
     谈起与双福新区“喜结良缘”的原因,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全利认为,一是看重双福新区优良的区位优势,交通快捷便利,同时也是重庆都市圈主城区组团,是集现代工业园、仓储物流园、文化教育区等为一体的现代新区。
     2009年9月12日,江津职业技术学院一期建成实现招生。为凸显专业特色,2010年3月,江津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重庆电讯职业学院。
     截止当前,重庆电讯职业学院已建成682亩,在校生人数突破7000人,主要涉及电子通信、汽车制造、文化传媒、计算机应用等行业领域,着重培养重庆市及全国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双福“起航”。
[b]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请进来走出去培养产业人才
[/b]     近年来,江津围绕“一五七六”发展思路,经济快速发展,一批批大企业、大项目纷纷落户我区,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重庆电讯职业学院与入驻双福新区、德感工业园、珞璜工业园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让学生走进企业,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并掌握实践专业技术。
          见到赵哲时,他刚从公司实习回到学校。赵哲是重庆电讯职业学院大二的学生,学的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实习在东风小康,属于对口实习。提起在大二就到工厂参加“以社会实践为目的”的一线生产实习,赵哲说,是因为学院与东风小康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以更好地推行双方“校企合作”,促进我们技能的快速提升和企业的生产需求。 
     据统计,重庆电讯职业学院仅在我区就与东风小康、群光集团、英业达、潍柴汽车等20余家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共同培养产业人才。一纸协议,学校如何推进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重庆电讯职业学院主要是坚持两个方针,“请进来”、“走出去”。
     学院副院长栗玉侠介绍,“请进来”就是把企业“请”到学校,融生产到学习中;“走出去”就是让学生、教师到企业中去,亲自动手参与实践。即“请进来”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把企业的生产线“请”到学校,变以前的消耗性实习为现在的生产性实习,“企业按生产要求提供建设生产车间的标准、加工产品的原材料并负责产品的销售,学校提供符合企业生产要求的环境、场地和基础设备,让学生在日常的动手实践课中进行生产。”
     其次是把企业的专家“请进来”,为学生讲课,同时参与到学校的课程设计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来。此外,还包括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助学金、奖教金和“请进”企业召开供需洽谈会两个方面。
          如果说“请进来”是融生产于学习,那么“走出去”则是融学习于生产。该学院的学生,大二期间都要到企业中开展2-3个月不等的企业一线生产实习,进入大三还要到企业中参加不少于6个月的“顶岗实习”,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能很好的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了解工作岗位,同时企业也能参与学校的教学,了解学生素质与能力,促进企业的生产管理。
     目前,重庆电讯职业学院已逐步形成了多样化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良好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让各大企事业单位早早地就到校选拔人才,学生还未毕业就 “一抢而光”。
[b]    校地合作 共建创业孵化基地 
    35名在校生当起“老板”
[/b]     昨日,重庆电讯职业学院微企孵化园,“老板”刘言俊音拿着手机,和即将举行婚礼的“新人”洽谈婚庆业务,满脸笑容。刘言俊音是今年6月刚刚毕业的学生。据她介绍,目前在学院微企孵化园像她一样创业的学生“老板”有35人,大多数人已成功挖得“第一桶金”。
     刘言俊音的企业名叫重庆三世缘婚庆礼仪公司,今年进入学院创业孵化基地,刘言俊音说,我区的创业氛围和创业政策以及学院的创业素质培养,帮助我提高了创业技能和创业热情。
       对于像刘言俊音这样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有这样一个比喻:如果把工作比作座位,与其他100个人去抢一个座位,还不如干脆给自己造一把椅子坐。因此,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一种重要的就业方式,也激活了民营经济发展。
     早在2011年,我区就出台了《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关于金融支持微型企业发展若干意见》,着力推进金融支持微企发展工作。去年,我区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削减资质认定项目,实施先照后证和注册资本认缴制,放宽工商登记其他条件,全民创业迎来了春天。   
    鉴于此,学院和双福新区管委会去年达成共识,在创业资源共享、创业培训、科技成果转换等方面深度合作,在该院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学院免费提供场地,在撷智楼建成面积2400平方米的创业孵化区域,里面各种办公设施一应俱全,可同时容纳80家企业入园孵化,免费提供给创业大学生使用。
     同时,在入驻企业创业前期,双福新区对一些资金紧缺项目,邀请一些银行专家具体指导如何贷款办企业;区工商局为孵化园建设提供帮扶工作,为入驻企业完善相关资料,积极办理营业执照;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提供创业后续扶持政策,提高孵化园内所创办微型企业的“存活率”。
    目前,像刘言俊音这样的学生“老板”越来越多,也加速了“孵化园”微型企业“抱团发展”。以尊宝科技和图融科技两家公司为例,双方公司合作业务,共同接了惠金分期业务的一个办理点,满足了市场需求,两家公司也水涨船高,营业额突破3万元。
     目前,该学院创业孵化基地已被区工商分局评为“微型企业孵化园”,已吸引了40家新兴企业进驻,涉及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相关服务等领域。“重庆电讯职业学院微企孵化园”日渐成为大学生的创业的“摇篮”。数据显示,“孵化园”30多家企业每月营业额超过了2万元,带动了近500人实习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