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原创]文学天才萧红,1938年在白沙留下未解之谜
1楼:美丽江津城发布时间:2014-10-16 12:00:08
重庆晨报·江津读本(《重庆晨报》给江津人办得报纸)
江津白沙”再一次出现在大片里。
目前正在热映的电影《黄金时代》中,江津白沙被提及。由女星汤唯饰演的民国传奇女作家萧红,曾在江津白沙生下自己的第二个孩子。
电影中,萧红在白沙的镜头不多,只有3个,时长也很短。事实上,1938年萧红在江津白沙待的时间也只有两个月。
然而,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却留下了萧红一生中最大的谜团,她的第二个孩子,到底怎么死的?
本周,重庆晨报记者来到江津白沙镇,寻找萧红的足迹。
[b]地点:朝天咀码头
萧红初到白沙
到好友白朗家生孩子[/b]
抗战时期,白沙叫白沙坝,与北碚的夏坝,及重庆市区的沙坪坝,号称陪都“大学三坝”,三地都聚集了不少内迁的高等学府和其他教育机构。大批文人来到这三个地方任教、办报。
萧红的好友白朗、罗烽夫妇,就是其中之一,租住在白沙。他们是1938年8月来的,萧红要晚点,在9月中旬才来。
来白沙之前,顶着大肚子的萧红,先是独自一人从武汉坐船到重庆,寻找新婚丈夫端木蕻良。端木蕻良正在沙坪坝忙于编辑《文摘战时旬刊》,只得将萧红安排在亲戚范士荣家。
萧红的预产期是11月,眼看时间已近,她不能在范家生产,于是她想到了白朗、罗烽。没过几天,萧红自己一个人买了船票,来到白沙。
白朗接到萧红,当时萧红顶着大肚子,行动不便,白朗为她租了滑竿,一起爬上码头的七十七步石梯,再朝白朗租住的房屋走去。
如今,朝天咀码头早已变了模样,原来的七十七级石梯,只剩下最上面的20多级。往下的石梯,已经被新的条石或水泥改造拓宽。
4辆轮船停在码头,江水拍打着船舷和岸边的礁石。80多年过去,几乎已经没人会记得,曾经有位女文学天才,跑到白沙来,打算度过她作为一个女人的最重要的时期——生孩子。
[b]地点:石坝街
白朗家
萧红临产前性情突变爱发火
[/b]
白朗将萧红接到自己租住的家中。而白朗住在哪里,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说法。
有学者推测,由于白朗和罗烽来自东北平原,不习惯爬坡上坎,他们会选择缓坡街区;再根据丁言昭在《萧红:萧萧落红情依依》中提到,白朗他们“借了一间西厢房住下”,住所一定是一座院落。
《千年古镇白沙》记载:以石坝街为主的生活区,由大院落、封火墙和西式转楼结合的园林式建筑群构成。当时的审计局以及盐巴仓库等,都在石坝街。
因此,白朗租住在石坝街的可能性很大。然而,几十年过去,这里院落式建筑已经不多。我们走访发现,沿着石坝街,仅存向阳院16号和审计大院,其中审计大院的一厢被修成了砖房。萧红当时具体住在哪座房屋,难以查证。
萧红在白朗家里,性情突变,常对白朗冒火发脾气,先是摔东西骂人,接着又抱头痛哭,向白朗道歉。
作为患难之交,白朗能理解。萧红虽然和端木蕻良结婚,但这个孩子是萧军的,这跟她6年前和萧军在一起时,怀的是汪恩甲的孩子,情形一样。并且两次临产前,男人都没有陪在她身边。加之前几年四处辗转,际遇不幸,萧红性情大变,也是情有可原。后来,萧红也承认自己当时有点儿病态,总是怀疑别人误解她。
总之,萧红在白朗家里的待产期,过得一点都不平静。
[b]地点:黄泥咀街
萧红在诊所生产
孩子3天后离奇死亡[/b]
11月下旬的一天,萧红觉得小腹有些疼痛。白朗立即将她送进了黄泥咀街“助产士邓玲珍”开设的产科诊所。
我们在黄泥咀街走访,一位当地原著居民郭传康介绍,他今年60岁,对于我们提到的1938年的事情,并不清楚,但他听父辈说起过,这条街上曾经确实有且只有一家私人诊所,“专门生娃儿的。”
这家诊所所在的位置,在黄泥咀32号,被人们称作三重堂。大门口条石已经风化,墙角长着青苔,墙皮有所脱落。大门紧锁着,房屋用于出租,早不见当年诊所的迹象。
萧红产后,白朗无微不至的陪伴照料。产后第四天,白朗给萧红送饮食去的时候,萧红十分坦然地告诉白朗:“孩子昨晚抽风死了!”
白朗听后马上急了,要去找医生理论,萧红死活阻拦不让。医生、护士知道后也很吃惊,说要追查原因,萧红自己反倒异常地冷淡,喃喃道:“死了就死了吧,省得拖累人。”也没有表现出多大的悲伤。这段对话,在电影《黄金时代》中被引用。
萧红孩子夭折的原因,有几种猜测:1.萧红自己杀死的,原因是萧红产前便出现精神异常,且她和端木蕻良一家不接纳这个孩子;2.萧红送人了,就如她自己第一个孩子一样,但这个说法被多数人否定,因为送走第一个孩子时,萧红就悲痛异常,并写下《弃儿》;3.孩子的确患病死了,萧红在武汉上船时,曾重重摔了一跤。
孩子的去向和死因,众说纷纭,但除了萧红本人清楚外,对旁人来说,永远是个谜。
[b]地点:朝天咀码头
萧红永别白朗
并说自己会孤寂终生
[/b]
孩子死后,萧红把白朗送给她的为孩子做衣服的布料,和她临产前亲手做好的婴儿服,下意识地剪成了布条条,这是她内心极度悲伤的发泄。
孩子没有了,萧红感到孤独、害怕,不愿继续留在医院里,想回家。白朗来探望她时,萧红执意要离开,白朗好言相劝,让萧红多调养几天再出院。
1938年11月底的一天,白朗、萧红来到白沙的朝天咀码头。初冬天气阴冷。
握别时,萧红凄然地对白朗说:“莉(白朗原刘莉),我愿你永远幸福。”
“我也愿你永远幸福。”
“我吗?”她疑问着,接着是一声苦笑,“我会幸福吗?……我将孤寂忧郁以终生。”
这段对白,电影《黄金时代》有出现。萧红很快度过了在江津白沙的短暂时光,在这里,她不是一位天才文学家,而是一位平凡的女性。
三年多后的1942年1月22日,一代才女萧红病逝于香港,享年31岁。
[b]萧红简介>[/b]
萧红(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原名张廼莹(廼:nǎi,乃的异体字),笔名悄吟、玲玲、田娣等,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11年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27年在哈尔滨就读东省特别区立第一女子中学,接触五四运动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1930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结识萧军,两人相爱,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5年首次以萧红为笔名,出版了小说《生死场》。其中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被香港“亚洲文坛”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第九位。夏志清称萧红为“二十世纪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6版.jpg 
  
 
res10_attpic_brief.jpg 
 
res07_attpic_brief.jpg 
 
res04_attpic_brief.jpg 
 
 
 
[ALIGN=right][COLOR=#000066][本贴已被 作者 于 2014年10月16日 15时34分08秒 编辑过][/COLOR][/ALIGN]
2楼:lsyy发布时间:2014-10-16 14:29:27
这样的啊                  
3楼:jj_1964发布时间:2014-10-16 21:58:25
4楼:江津老白干发布时间:2014-10-17 4:46:18
 
萧红著.jpg 
  [align=center][/align]
 
5楼:江津老白干发布时间:2014-10-17 4:47:14
 
连封.jpg 
  [align=center][/align]
            
 
[e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