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做义工的“三无一有”心态
1楼:江津义工联合会发布时间:2014-8-27 10:26:58
      江津义工联合会(民间公益组织)在逐渐壮大,义工在奉献自己爱心的同时,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民间义工做公益多出于个人的爱心和热情,缺乏足够的专业培训和指导,往往是工作不够理想。有的义工喜欢强调个人的付出,有的义工则满足于受助者究意的所得,更有的义工在进行公益活动中总是充满着摇摆不定的质疑状态……
不可否认,这些也许是义工的目的和所应有的素质,好的心态可以决定义工在从事公益活动中的快乐感,这种快乐感往往能让公益活动得到更美好的实施和开展。个人认为,做为义工应该具有下面几个心态:  
一、 无所予心:义工(志愿者)一般说来被人认为是个雷锋式的人物,不停地奉献再奉献自己的爱心,公益组织或团体在宣传中也往往强调义工的奉献精神,从而使得个人充满了高尚感。然而这种心态往往比较可怕,它在透支着义工的能力。义工若执著于此,做公益就会感觉到压力,甚至为自己的能力有限无所予而自责。
二、 无所得心:有的义工在从事公益活动中总想得到什么(他得和自得),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发现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就会产生厌倦和不满,从而动摇义工的信念甚至放弃。这种心态也比较可怕,比如在助学结对中,资助人发现他所资助的学生成绩不好,就会对学生产生不满,放弃资助,或者写信指责学生不好好学习等。固然每个资助人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成绩优秀,但影响成绩好坏的因素很多,况且资助人资助学生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能够稳定持续的上学,不致于失学。
三、 无质疑心:决定做义工就应该明确做义工的目的,我们加入义工组织是为了奉献各自的微薄之力,并把大家的微薄之力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帮扶力量,以此来帮扶更多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我们的帮扶对象是孤寡老人、贫困学生以及病困家庭。虽然义工活动有时会因各种原因而不尽人意,但我们也应该想到事无完事。有的人喜欢质疑义工的目的,或者在活动中是不是存在不良的现象,甚至有的义工本身在活动中的一点差误就怀疑是不是被人所利用,这些都会导致活动整体的运行。
四、有平常心:其实义工和其它工种没有多少区别,我们在从事公益活动中以平常的心态去对待,不去想过多的得与失,就会多一种快乐感。
因此,“义工事业,贵在坚持”。我个人较为强调做义工的快乐性,无论是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还是给他人带来的快乐。公益中的受予双方是对等的,并不在于一方对一方的强势。而我们义工也是在自愿的情况下,“充实”资源的一种有益转移。义工的“三无一有”破除了自满、他得的心态,强调本人在从事义工活动的充实快乐性,从而可以使我们在生活中更轻松自在。





[ALIGN=right][COLOR=#000066][本贴已被 作者 于 2014年08月27日 10时28分35秒 编辑过][/COLOR][/ALIGN]
2楼:lsyy发布时间:2014-8-27 15:17:30
[em1][e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