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重庆市江津区和徕建材有限公司砂岩矿山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1楼:qusr2594149发布时间:2014-7-31 8:24:28
各位公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规定,现将重庆市江津区和徕建材有限公司砂岩矿山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信息予以公告。
一、项目工程概要
1、建设项目名称:重庆市江津区和徕建材有限公司砂岩矿山项目
2、项目概况
⑴ 建设性质:改扩建
⑵ 建设地点:重庆市江津区李市镇孔目村
⑶ 总投资:470万元
⑷ 矿产资源储量和矿山规模:矿区范围内保有砂岩矿基础储量为(122b)2704千吨,回采率约为90%,可采资源储量为2434千吨,设计生产规模500千吨/年,预计矿山服务年限为4.9年。
3、初步分析
项目建成后,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
废气:主要为粉尘
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
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剥离表土、矿石层中的无用夹土石、生活垃圾和除尘设施产生的除尘灰
噪声:主要为开采工作面的机械设备噪声、爆破噪声、破碎生产线等的设备噪声
二、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
(1)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
加强施工作业的环境管理工作,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加强剥离表层土的分类堆存保护,及时对施工场地复垦和生态恢复。矿区范围内的土地类型主要以灌木林地、荒草地为主,项目的施工将改变局部土地利用性质现状,但闭矿后可以进行恢复其原有的土地使用功能;施工占地、扰动地表,可能造成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问题,但通过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后,项目施工不会影响项目所在地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矿区开采区面积小,不会对区域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2)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
项目施工人员主要为当地居民,不在矿山吃住,不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粪便由现有的旱厕收集、经厌氧消化处理后用作农肥;施工废水沉淀处理后回用,不外排。因此,施工对项目所在地地表水的影响小;项目施工仅是地面表土剥离,不会对当地地下水水资源和水质产生影响。
(3)施工期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
定期对施工场地、道路进行洒水降尘;物料运输车辆覆盖篷布;易产生扬尘的石灰、水泥等,修建简易的材料库房堆存;工作面布置时采用微差爆破、湿式铲装作业防止施工扬尘的产生。项目施工期采用前述的防治措施后对施工场区及周边环境空气的影响小,在当地环境可接受的范围。
(4)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缩短施时间;加强施工机械的维护和保养,尽量选取噪声小、振动小,能耗小的先进设备;严禁在夜间(22:00~次日6:00)施工;加强车辆运输管理,车辆原材料运输及废渣运输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避免夜间运输影响附近居民休息;项目施工期噪声来自施工设备噪声,如挖掘机、推土机、自卸汽车等,单台噪声源强84~90dB(A)。施工过程中易引起主要施工机具10m区域昼间超标,夜间50m区域噪声超标。本项目夜间不进行施工,且矿区范围外200m范围内无居民居住,因此,项目施工不会对外界居民点的声环境质量造成影响。
(5)施工期固体废物处置措施及环境影响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初期开挖的土石方用于场地回填,平整工作面剥离的表土和无用土石、工业广场的建筑垃圾及时运至弃土石堆场堆置处理,作为覆土使用的表土层单独堆存,矿区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定期交李市镇环卫部门统一无害化处理。施工期固体废物妥善安置后,对周边无不利影响。
三、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
(1)营运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
① 营运期生态保护措施
弃土石堆场两侧修建截排水沟,临空面修建拦渣墙,弃土石分层压实,逐层堆置;矿石开采区内部设置雨水收集沟渠,沉沙池,收集后的雨水用于场区洒水抑尘,防治雨季时矿石开采区水土流失事件的发生;开采后形成的边邦视其稳定性,采取工程护坡措施,防止边邦岩石风化后发生崩塌事故;产品临时堆场需有雨棚、挡墙,防止产品流失后污染外围环境;保持矿区内部道路和对外运输道路两侧的排水沟顺畅,公路护脚稳定;严格实行“边开采、边治理、边生态恢复”的生产管理方式,先形成的工作平台及时覆土、栽种当地速长植被,边邦采用爬藤植物进行绿化。
② 营运期生态环境影响
对土地利用和农林业生产的影响:矿石露天开采区总面积0.0530km2,其中林草地3.8hm2,占总面积的71.7%;荒地0.26hm2,占总面积的4.91%;其他土地1.24hm2,占总面积的23.4%。项目占地不涉及基本农田。总体来说,矿区占地面积少,不会影响项目所在地总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农、林业生产用地的影响小,当地土地资源和农林生产条件可以接受。
对陆生动植物的影响:矿区灌木林植被中主要为火棘、铁仔、金山荚蒾、菝葜、黄荆等灌丛为主,间或有慈竹丛分布,另外有经济类梨树、桃树、李树、柑橘树、花椒等人工栽种树种。灌草丛主要为常绿阔叶灌丛——金山荚蒾、黄荆灌丛主要分布于山坡上,群落外貌棕绿色。群落中常见的其它灌木有火棘、黄构皮、胡颓子等。中间还分布有少量的朴树幼苗和藤构等,盖度较小。评价区内除灌草丛外其次为草丛分布:主要为禾草草丛——以芒草丛、丝茅草丛为主,优势种为芒、粽叶狗尾草,常见的其它草本植物有芒萁、淡竹叶、乌桕、红盖鳞毛蕨、野山姜乌蔹莓、蹄盖蕨、火炭母、浆果薹草、禾叶土麦冬等;偶见种有海金沙、薯蓣、香花崖豆藤等分布。无珍惜野生保护植物,对于植被的影响仅限于矿区范围内,本项目的矿区面积小,加之矿区内植物品种分布广泛,不会对项目所在的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评价范围内野生动物主要有褐家鼠、社鼠等小型啮齿类分布,更常见的动物主要是适应于荒山灌丛、农耕区域和人居环境的鸟类,主要有白鹡鸰、白颊噪鹛、
 
大山雀、山麻雀等。根据现场踏勘及走访当地居民,项目区域未见珍稀野生保护动物。
综上所述,本项目对区域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影响小,当地生态环境能保持良好的循环体系。
对地表水的影响:评价范围内无水库、河流等地表水体,大气降雨主要通过地表汇入南面低洼处的季节性溪流,再汇入到笋溪河,笋溪河位于矿区东面(距离约3.0km)。矿山采用露天开采方式,矿区面积仅0.0530km2,大气降雨形成的汇水面积小,对地表溪流的补给水量有限;矿石开采区通过采取可行的水保和环保措施后,大气降雨全部收集后用作抑尘洒水水源,不会有含泥砂的场地废水进入地表溪流影响地表水水质。
对地下水的影响:矿区内地下水类型为岩溶裂隙水和孔隙水,开采矿层岩溶不发育,经水文地质调查,矿区所在地的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雨补给,但裸露于地表的砂岩持水性极差、即来即走、水源贫乏,矿山开采区段无地下水出露,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同时矿区地面标高均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无其它补给来源。因此,砂岩矿的开采对当地地下水环境无大的影响。
对景观的影响:拟建项目位于江津区李市镇孔目村,周边2km直线距离内无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交通干线等通过,不会影响通行交通干线人员的视觉景观;拟建项目占地面积小,对开采后的平台采取边开采、边治理、边生态恢复的生产管理方式,先形成的开采工作平台和边坡及时采取生态恢复措施后可与当地山体的森林和绿地协调一致,开采工作面可以有效控制在最少范围,对当地主要的“森林和绿地”和“景观森林公园”景观影响可以降至最低,能为当地景观环境条件所接受。
(2)营运期水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
综合办公楼已有旱厕,可依托使用,用于收集职工粪便和少量的职工洗用废水(仅0.72m3/d),经厌氧消化处理后用做农肥;工业广场场地废水经沉淀除渣后用于工业场地抑尘洒水,沉淀池处理规模为2.0m3/d;经处理后回用于场地洒水抑尘、绿化浇灌等;气腿式风钻机湿式作业除尘洒水;抑尘洒水进入土壤、产品或蒸发损耗掉,项目无其它生产工艺废水产生;项目营运期无污废水外排,不会对项目所在地地表水产生污染影响。
矿山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两种类型,矿石开采期第四系冲积层采取剥离方式,但剥离面积有限,影响小;矿区开采标高为 
+340m以上,矿区的碳酸盐岩溶裂隙主要靠大气降雨补给,由于开采区地势高,碳酸盐岩溶裂隙持水性极差,无稳态的地下含水层,因此,本项目的砂岩开采不会引起地下水资源漏失,不会引起当地低标高地下含水层水位的变化,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小。同时,矿区生产期无污废水外排,不会影响项目所在地地下水水质变化。
(3)营运期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
气腿式风钻机粉尘采取湿式作业除尘;爆破粉尘和矿山内部道路运输扬尘采用洒水抑尘措施;工业广场、半封闭产品临时堆场、产品仓卸料口、对外运输道路全部采用洒水抑尘方式控制生产性粉尘和运输扬尘;矿石加工生产线全封闭,其中破碎工段和筛分工段分别设置一台LCM-600气箱脉冲袋式除尘器,其除尘效率不低于90%,除尘后的废气再通过高15m的排气筒有组织排放,其它产尘环节采用洒水抑尘措施。
矿石加工生产线破碎和筛分工段产生的粉尘经袋式收尘器处理后的废气经排气筒排放后对环境的影响预测结果表明:TSP最大落地浓度为0.0647mg/m3、占标率为7.19%(出现距离在54m处),工业广场周界浓度为0.07392mg/m3,均远小于周界浓度最高点允许排放浓度1.0mg/m3。
工业广场无组织排放的粉尘对环境的影响预测结果表明:TSP最大落地浓度为0.0887mg/m3、占标率为9.86%(出现距离为145m处),工业广场周界浓度约0.08239mg/m3,均远小于周界浓度最高点允许排放浓度1.0mg/m3。
开采工作面无组织排放的粉尘对环境的影响预测结果表明:TSP最大落地浓度为0.0213mg/m3、占标率为2.37%(出现距离在207m处),矿区周界落地浓度为0.0015mg/m3,均远小于周界浓度最高点允许排放浓度1.0mg/m3。
无组织排放的TSP均无超标点,因此,不设大气环境保护距离。
结合露天开采项目大气污染较为显著,以无组织排放为主,利用卫生防护距离公式确定本项目矿石采区卫生防护距离为矿界外50m的范围,工业广场卫生防护距离为工业广场场界外100m的范围。项目所设置的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不得再设置医院、学校、居民点等对环境敏感的建筑物。
(4)营运期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
拟建项目营运期采用先进的双排逐孔微差松动爆破,控制装药量和安全防护距离,尽可能减轻对爆破爆破区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大限度的降低爆破产生的噪声影响;合理安排爆破时间,尽可能选用噪声低、振动小、能耗小的先进设备;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破碎筛分生产线封闭作业,可大大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噪声影响。
通过工业场地噪声源在各边界的噪声预测,工业广场各边界的昼间噪声贡献值均不超标(项目夜间不生产),工业广场昼间贡献值在场界外14m处即可达标。由于矿区和工业广场边界外200m范围内无居民点,因此,项目营运期对当地声环境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
(5)营运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
项目营运期固废主要来自剥离废土石、生活垃圾和除尘灰。拟建项目设置弃土石堆场堆存施工期及营运期的剥离废土石,闭矿期时用于生态恢复使用;设置生活垃圾筒收集生活垃圾,并送李市镇环卫部门统一处理;除尘灰掺入石粉产品中外售。生产期固体废物均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处置,对周边无不利环境影响。
四、建设单位和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的名称:重庆市江津区和徕建材有限公司
联系人: 庞老师
联系方式:13500376631
五、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和联系方式
承担评价工作的环评机构名称: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13372690599
联系人: 唐工
电子邮件:6516775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