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理性思考“上品十六事件”中的营销危机
1楼:江津人民很行发布时间:2007-8-16 0:25:21
2007年8月5日,是公元日历中一个简单而平凡的日子,但对重庆楼市而言,却注定是要被载入史册的日子,因为上品事件为重庆地产史的编撰提供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危机素材。作为房地产从业人士,口诛笔伐也许能获得一时渲泄之快,但绝非上善之举,理性之道应是杜绝“五十步笑百步”的发生,在为同类悲哀的同时更要为自己悲哀,以防厄运的突然降临。严格说来,上品十六事件是一个营销危机事件,其发生之突然、影响之深远、后果之严重,我们从相关媒体报道中业已知晓,笔者不想在此贅述,只想就此次事件冷静思考一下房地产企业的营销危机。
1 营销在房地产价值链上的比重
房地产企业的价值链(或称为开发流程)为:项目拓展→项目论证→项目策划→规划设计→项目采购(不仅仅是物资)→工程管理→产品销售→客户服务→物业管理。在这9大价值链中,除了工程管理以外,价值链上的其余工作均属营销的范畴,一些开发企业在组织架构中也直接将这些工作纳入营销部门。看来,房地产营销工作的地位之重要、任务之繁重、内容之庞杂,由此可见一斑。也正因为如此,房地产企业的危机,往往主要表现为营销危机。
2 营销危机的主要表现
在价值链上工程管理以前的部分,主要表现为公共关系危机、协调性危机、联盟伙伴的违约或毁约危机等;销售阶段的危机主要表现为推广危机、管理危机、客户违约危机、人力资源危机、现场控制危机等;客户服务阶段主要表现为投诉危机、信任危机、交房不当危机等;物业管理阶段的危机颇多,主要表现为质量危机、服务危机、沟通危机、治安危机、组织管理危机(尤以业委会成立的过程危机最为显著)等。当然,除了以上危机之外,各阶段还有可能出现不可抗力、自然灾害、政策变化等引发的危机。
3 营销危机的高发时段
笔者从事房地产业已达6年之久,就所见所闻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看,房地产企业的危机高发期主要出现在4个阶段,分别是拆迁平场期、开盘时、交房时、交房后6—12个月。
4 营销危机的预案设计
2007年8月6日下午,北部新区高新园房管分局组织辖区内近50家开发商召开紧急会议,议题是:通报上品事件、贯彻《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秩序治理整顿的通告》、通知开发商提交销售自检报告及应急预案。从本次会议看出,政府不但在调控与规范市场,更在启蒙企业的经营管理之道。上品事件告诉我们:“治国之道是稳定发展,治企之道仍然是稳定发展。”企业要做到稳定发展,就必须要有危机管理预案。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应当怎样设计营销的危机应急预案呢?幸福的企业都是一样的幸福,不幸的企业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幸。笔者认为,危机预案的设计至少应坚持以下原则:系统预见性、具体操作性、机动灵活性、全员参与性、成本节约性。企业的状况不同,其危机预案设计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上品事件尚未终结,楼市危机八面埋伏。作为房地产从业人员,笔者既为上品人悲哀,更为没有危机意识的企业悲哀。愿上品事件不再重演,同仁们更不要成为悲剧演员。愿上帝保佑,阿弥陀佛! 
>>>>>
2楼:飞扬发布时间:2007-8-16 14:06:25
错了!愿上帝保佑,阿门!愿菩萨保佑,阿弥陀佛!>>>>>
3楼:lancy811发布时间:2007-8-22 17:22:21
我朋友亲身经历了的,她花6666办的会员卡,好象是说的开盘放1000套出来,结果只摇了500套。另外的他们内部认购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