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转帖土壤含硒寸土寸金江津发展农业亮出富硒牌
1楼:江津之声发布时间:2012-8-12 22:39:31
[font=黑体][size=5]土壤含硒寸土寸金江津发展农业亮出“富硒”牌[/size][/font][size=3] [/size]
[size=3] “这个瓜,不仅清凉解暑,吃了还能长寿哦!”昨日,江津猫山富硒西瓜推介会在几江街道时代广场举行。现场,主办方准备的几大货车西瓜被一抢而空。西瓜富含硒,成为这次推荐会的最大亮点。[/size]
[size=3] 今年,江津成为重庆市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中国长寿之乡”,同时还刷新了历史成为全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寿星分布最均衡的“中国长寿之乡”。其中,专家解读长寿奥秘时,认为江津土壤富含硒是长寿的因素之一。[/size]
[size=3] 江津区委书记陶长海在授牌仪式上曾说过,长寿之乡是块金字招牌,要让这块招牌带来“金”色效应。如今,借力“中国寿乡”品牌,江津开始打造长寿[/size][size=3][color=#0000ff]产业[/color][/size][size=3]链,其中,最先出手的就是富硒产业这张牌。[/size]
[size=3][/size]
[size=3] 土壤富硒[/size]
[size=3] 南部山区“寸土寸金”[/size]
[size=3] 今年,在江津认定“中国长寿之乡”过程中,组委会专家出具的一份研究数据表明,我国是一个贫(缺)硒大国,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硒摄入量不足。而目前全国已经公布的27个长寿之乡均为富硒地区,包括重庆江津。[/size]
[size=3] 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也被称为“抗癌之王”,适量补充能起到防止器官老化与病变,延缓衰老,增强免疫的作用。江津区农委主任罗帮林说,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在江津区李市镇的小麦、大米、茶叶、绿豆、泉水、黄豆、玉米、胡豆等农产品中检测出富含硒元素。随后,经过多次对土壤的检测,发现南部山区硒含量普遍较高。[/size]
[size=3] “南部地区富硒面积达到了600平方公里。”在昨日的推介会上,罗帮林说,面积1300平方公里的南部山区,富硒的地区面积几乎占到一半,主要集中在嘉平镇猫山片区、柏林镇南部和四面山的东部,这些地方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因此硒含量非常高。[/size]
[size=3] 江津区农委副主任张洪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富硒地带集中的南部山区以种植业为主,根据海拔高度和空气湿度的不同,可以立体开发和发展。[/size]
[size=3] “南部山区将因此变得寸土寸金。”张洪说,在海拔300米以下的种植柑桔,300米至500米种植花椒、500米-800米一段种茶叶,800米至千米高度发展金银花,千米以上种植猕猴桃。不仅如此,在低海拔地区,普遍可以种植玉米、粮食等,而高海拔地区能养殖鸡、牛、羊等草食性禽畜,种植反季节蔬菜。[/size]
[size=3] 整体包装富硒产业[/size]
[size=3] 江津多方式进行营销[/size]
[size=3] 江津人对硒的开发和利用也有一定的基础。南部山区蔡家、嘉平、中山、四面山、柏林、永兴、西湖七镇,富硒产业及特色农业产业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镇多品”发展格局。[/size]
[size=3] 统计显示,七个镇围绕硒资源发展的农业特色产业,实现年产值在2亿元左右,龙头企业、大小业主、专业合作社达到80多个。截至目前,江津专业从事富硒农产品经营的企业4家,已经开发的富硒农副产品总量达到8大类产品(粮食、水果、茶叶、金银花、蔬菜、花椒、草食性牲畜、中药材)13个品种、21个品牌。[/size]
[size=3] 富硒是大自然赐予的财富,如何利用富硒做好长寿产业,是江津人正在付诸实践的现实。因此,江津区决定在以上基础上,做好“长寿经济”的整体设计和培育开发。[/size]
[size=3] 张洪说,江津区决定拿出百万元对整体资源再次进行普查,在现有基础上,加快富硒产业的培育开发。随后,将建立生产基地,发展深加工,培植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同时,发展生态旅游,并与老年产业发展相结合,进行综合式开发。[/size]
[size=3] 政府也将对富硒产品进行统一的包装和营销,包括确定统一的标志,正在建设中的双福国际农贸城,将设立江津特色农产品专区,作为窗口将富硒产品销往全国。[/size]
[size=3] 确定富硒产业规划[/size]
[size=3] 江津农业迎来发展良机[/size]
[size=3] 发展富硒产业已经成为江津区发展战略之一。为促进南部山区发展,江津区确定了“151”农业发展战略,具体是指建设一个现代工业园,确定花椒、茶叶、蔬菜、优质粮油、生猪五大产业基地,最重要的一个“1”就是将富硒产业发展作为江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内容。[/size]
[size=3] 按照总体规划,未来五年,江津区将在南部山区建设粮食、蔬菜、花椒、西瓜、茶叶、金银花、笋竹、草食性牲畜、百合、中药材10个富硒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20家,培育富硒农产品品牌50个,富硒农产品产值达10亿元,促进山区农民增收。同时,大力开展南部山区综合扶贫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收入。[/size]
[size=3] 案例一:发展富硒产业 “五朵金花”致富小镇农民[/size]
[size=3] 庞开全是江津区嘉平镇寒坡村3社猫山上的瓜农,今年夏天,他的富硒瓜大丰收,加上养牲口和外出打工挣的钱,他今年的年收入超过10万元。如今,他一家三口住着小洋楼,楼上安着太阳能,屋里冰箱彩电等家电一应俱全。[/size]
[size=3] 可谁能想到,1990年,庞开全还和兄弟4人挤在3间破旧的茅草房里,吃了上顿没下顿,穷得连媳妇都娶不上。[/size]
[size=3] 自从开始种植富硒瓜,庞开全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1998年,他靠卖富硒瓜年收入超过万元,并在猫山上盖起100多平方米的小洋楼。[/size]
[size=3] 嘉平镇党委书记钟明智介绍,为了扶持当地富硒瓜的种植和销售,镇上大力发展富硒产品产业园,引进龙头企业,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成立专业合作社。目前,除了庞开全,猫山上的陈世春、莫武光、刘成明等200余户瓜农,仅富硒瓜一项,就让他们增收到8000元以上。[/size]
[size=3] 此外,嘉平镇还同时发展了有机茶叶等富硒产品,形成“五朵金花”。钟明智介绍,嘉平镇地处江津南部山区,路远地偏,山高路陡,工业经济几乎为零,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近年来,该镇结合山区实际,因地制宜,着力打造猫山西瓜、有机茶叶、出口花椒、嘉平大枣、生态养殖“五朵金花”,走出了一条山区农业经济的特色之路。[/size]
[size=3] 案例二:做好富硒茶叶 茶厂老板产值5年翻10倍[/size]
[size=3] “这个摆到这边,那个放远一点……”昨日重庆气温几乎达到40摄氏度,陈玉龙在他的富硒产品体验馆里忙得不亦乐乎。[/size]
[size=3] “江津明确了富硒产业的发展战略,扶持和壮大富硒产业,现在不忙更待何时啊?”作为重庆市江津区富硒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玉龙迎来新的发展机遇。[/size]
[size=3] 富硒茶[/size]
[size=3] 让小老板变大老板[/size]
[size=3] 从嘉平镇的一个普通茶厂老板,到如今在江津开分店,陈玉龙靠的就是富硒茶。1989年,陈玉龙接过父亲的茶厂,虽然效益不错,但是一直没有质的飞跃。[/size]
[size=3] “直到1994年,一个偶然的事件,我的富硒茶崭露头角。”陈玉龙说,当年,一个全国知名的专家来当地办事,无意中喝到当地产的茶,被这种茶叶特殊的香气吸引。他判断茶叶里可能含有丰富的硒和锌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建议他们找专家检测。1995年4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的专家经过检测,证实土壤和泉水中含有丰富的硒元素,茶叶等农产品也富含硒元素。[/size]
[size=3] 此后,陈玉龙专心发展富硒产品,其中巴国富硒茶是他的主打产品。1995年之前,他生产的茶叶每斤才卖50元,最贵的也才150元;如今,巴国富硒茶已成为重庆市著名商标,远销到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品质最好的价格达到每斤60007000元。[/size]
[size=3] 专卖店[/size]
[size=3] 明年将开到主城[/size]
[size=3] 现在,他的茶年产值300多万元,是5年前的10倍。陈玉龙对未来也信心满满:陈玉龙的富硒产品体验馆,面积接近1000平方米,位于江津区商贸中心的元帅广场,敞亮气派。今年国庆节前后即将开张,市民在这里,可以品尝富硒金银花、茶叶,以及富硒茶食品,包括茶糕点和糖果。除了这个体验馆,陈玉龙还在当地的滨江路中段和城区中央各有一个产品展示店。[/size]
[size=3] 明年他将在主城区开巴国富硒茶的专卖店,让更多的人享用到江津的富硒产品,给更多的人带来健康和长寿。[/size]
[ALIGN=right][COLOR=#000066][本贴已被 作者 于 2012年08月12日 22时44分50秒 编辑过][/COLOR][/ALIGN]
2楼:江津之声发布时间:2012-8-12 22:43:45
3楼:木子日月发布时间:2012-8-13 10:35:57
[emo2][emo18][emo4][emo4][emo4][emo4][emo4][emo4][emo4][emo4]